当前位置:主页>招生就业>就业指导
把握心理特征 多措并举推动当代大学生正确择业
发布时间:2010-11-26?    作者:    发布: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大学生在择业心理上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科学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积极意义。

    准确把握当代大学业生择业心理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就业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变成了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双向选择”。同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也呈现出新特征。

    职业评价标准的现实化。当前,经济收入、社会地位、职业稳定性、专业技能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对自身职业价值评价的几项重要指标。除了考虑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等因素,不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收入逐渐成为其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些高收入行业,如信息技术业、金融业等成为不少大学生青睐的行业,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也是众多大学生追求的目标,而西部地区和一些基层单位却较少有人问津。这些都说明,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标准越来越现实化。

    职业选择行为的矛盾性。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既受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特别是功利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这一年龄段的群体在心理上还不稳定、不成熟,因而他们的一些行为会呈现出矛盾性。有关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方面受物质利益的驱动而倾向选择经济效益好的地区与单位,另一方面也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志愿者精神等的影响,表示愿意到艰苦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在实际择业过程中,他们很难将二者兼顾。经常处于矛盾的交织与碰撞状态,是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重要特征。

    职业目标的理想化。当前,一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客观评价自己,导致择业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与行为较为急功近利,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某地区的调查为例,在对最低收入的预期值方面,有大量大学生将标准定在2000元—3000元之间,还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定在3000元以上。这部分大学生由于在薪酬待遇上的理想化倾向,在就业竞争中错过不少机遇。

    多措并举推动大学生正确择业 

    引导大学生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等,引导大学生合理确定期望值,使职业目标更加切合实际,树立“先就业求立足,后择业图发展”的观念,先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掌握主动,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逐步实现个人理想;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引导大学生多元择业,把目光由原来的大机关、大公司、大企业转向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等,由经济发达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使其认识到艰苦和复杂环境更能培养人才;等等。

    营造良好的自主创业环境。当代大学生大都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敏感性也较强,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文化创意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这一优势,在推动其自主创业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如打造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孵化基地,成立创业中心提供担保贷款,对大学毕业生创办企业实行注册资本“零首付”,若创业失败则由创业中心共同承担风险等。
改善基层单位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状况。一些大学生对基层单位兴趣不高,不能仅仅归咎于大学生。事实上,基层无论是创业环境、成长机会还是政策待遇等,与沿海地区和大城市相比都不具有优势。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必须在制度层面做文章,如加大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以及农村基层单位就业的大学生的补助力度,为大学生到这些地区自主创业提供更多优惠政策,规定报考公务员必须先到基层工作等。只有根本改善基层单位的政策环境和实际条件,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


    高校学子临近毕业心理压力大 专家建议及时调适

    尽管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公务员以及省公务员考试目前均已相继结束,但高校应届毕业生们依然没停止忙碌,很多人接下来还要忙着论文答辩,备战明年1月份的研究生考试。此外,他们还要忙着找工作。用江西中医学院心理咨询专家黄为俊的话说,“当前应届毕业生正经历着一场复杂的心理调适……”
 
大四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大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晓宇这几天从网上得知某电视台要招人,也不管岗位自己能否胜任,他就已经投了一份简历。晓宇已经说不清这是自己第几次网投了,临近毕业,在参加各种招考的同时,他也在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种招聘会和投递简历。晓宇对记者说,“毕业了,压力更大了,得先找到工作,稳定下来才好,要不总觉得焦虑和不安。”

婷婷是南昌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一进入大四,她至今就没停下过忙碌的步伐。“我忙完四六级考试后,还参加了国家和江西省的公务员考试,现在又在备战研究生考试。考完研后,我还得赶紧找实习单位,之后再忙论文……”
 
专家:大学生要及时自我调适

    江西中医学院心理咨询专家黄为俊指出,大学生即将毕业,正面临或升学或步入社会等多方面的心理调适。“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当学生回头发现在这段走过的日子未能达到原定的目标时,焦虑、抑郁、失落的情绪就会产生。”

   那到底该怎样进行自我调适?黄为俊建议,首先,学生应清楚自己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当发现自己是因为自我期待值与实际环境出现较大偏差,自我社会适应功能又没能及时调试好的,就得及时调整自我期待与自我测评这两个变量。失衡减少了,期待与环境的差异就会有所缩小,心理自然而然就能消除焦虑,重新积极面对生活。

    12%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困扰 压力来源于就业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知行楼北楼的303室,一位大二的学生正在向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马喜亭副教授述说着自己的抑郁。
   

    他高考时还是省里的前三名,来北航上学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感觉。但连着两门功课不及格后,他一下子仿佛变成另一个人,“郁闷”两字不离口。

    心理困扰挡住青春笑脸

    在常人眼里,走过独木桥而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过的应该是快乐的生活。而部分学子却没有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因抑郁在心理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12%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困扰,造成的基本原因有情感、人际、经济、学业、就业等方面。这一数据来自于日前针对北京20多所高校、7000多名大学生所做的调查。

    据有关部门的一项统计,在大学生退学的人数中,有一半是因心理问题而退学。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抽取样本2000份,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调查。调查显示:75%的同学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41.7%的同学认为压力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人际关系的占16.7%,因恋爱问题而感到压力的占8.3%。

    大学生缘何抑郁满怀

    望子成龙,是中国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同时,大学生肩负着社会的重托。但同时他们的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展尚不成熟。所以,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学生休学、出走、自杀、凶杀等事件也屡屡发生。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长蔡焯基教授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心理成熟的前期。在面临来自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同时,缺乏正确应对压力的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樊富珉介绍说,当前大学生压力主要来源于就业、情感、人际、经济、学业等方面。她比较了最近两次在全国20多所高校7000多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她认为,5年前的调查,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受到心理上困扰最多,主要是学习上的;而四年级的学生困扰最多,社会就业的压力困扰着他们。

    重在积极干预及时排解

    在举办绿丝带行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讲师团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的周滢滢说,许多同学产生心理问题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排解,什么问题都要自己扛,结果弄得忧郁满怀。

    蔡焯基认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键是提高他们自身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认知,使学生一旦发现自身有抑郁的迹象时,能正确认知,积极寻求帮助,及早接受专业指导或治疗。惠氏公司的吴晓滨博士指出,抑郁症这类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正规治疗控制的。

    目前,北航成立了5个层级的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宿舍的发展小组长、班级的发展委员、院系的心理辅导员和校心理咨询与发展辅导研究中心五级网络层层联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2004年9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数据分析中心”成立,采用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新生进行测评,取得了显著的效果